农村瓦匠出身的赵正义通过不懈的坚持与执着的追求,一步步从普通农民工成长为企业经理、业务能手。为了解决传统塔基存在的浪费和污染巨大等问题,赵正义经过10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设计出新型塔基——“赵氏塔基”,破解了诸多世界性难题。如今,“赵氏塔基”已广泛运用于周期移动或固定使用的建筑塔机、无线信号传输塔架、钻井机等多种塔桅式机械设备,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提出了技术转让的需求
2012年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完整技术体系并实现产业化的“赵氏塔基”——塔桅式机械设备预制混凝土基础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发明使塔机基础变成了由预制构件组合的、可移动和可重复使用的新式基座,改变了传统工艺,破解了世界性难题。
“赵氏塔基”实现了“七最”,即占地面积最小、混凝土构件总重量最轻、地基利用率最大、装卸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强、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大。如果在建筑业、陆基风电、移动通信、石油等行业推广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水泥218万吨、钢材36.7万吨、砂石料1200万吨,消除混凝土垃圾810万立方米,节省资金67.7亿元,4年材料节约量相当于一个三峡工程的总用量。
出人意料的是,这项高端技术的发明人赵正义出身于农民工。“我从一个农村瓦匠走到今天,靠的就是不懈的坚持与执着的追求。”
“人能我能是学习,我能人不能是创新”
1962年7月,赵正义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76年6月进入所在乡镇的建筑队成为一名农民工,从此,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农民工,一步步走上了从瓦工、班组长、质检员、施工队长、到企业经理的成才之路。
赵正义干过6年的瓦工,学徒时白天在班上认真操作,晚上回家在小院中给自己开“小灶”。他用300块砖,砌了拆,拆了砌,一个晚上要按清水墙的质量标准反复砌数遍,在实践中摸索技巧和规律。3年后,他一跃成为业界远近闻名的“砌砖圣手”。6年间,他创造了砌砖总量240万块无返工、100天日均砌筑清水墙2200块砖和砌筑六层楼房的6个大角垂直偏差平均仅6毫米(国家标准为20毫米)这三项纪录。
赵正义非常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成果的创新创造。1982年他还是一名瓦工时,就创造了室内抹灰护角制作的新工具和新工艺,1991年发明了外墙抹灰单排脚手架,1996年又发明了防渗漏预制楼板现浇板施工新法……这些新工艺和新技法,目前仍被建筑界广泛应用。从1982到2001年近20年间,赵正义参与指挥了30多项、总面积达18.9万平米的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荣获了北京市、昌平区“优质工程”、“安全文明工地”等16个奖项。在担任北京九鼎同方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经理的8年间,因技术创新带动企业效益大增,注册资本从115万元增至1150万元。2002年,他获得北京市首批乡镇建筑业高级工程师职称。
“专注学习、不下棋不打牌的老赵”
从1980年10月起,赵正义就自费订阅《建筑工人》杂志并购买专业书籍。虽然他衣服破了补、补了破,也舍不得买新的,但花几百元购书却毫不犹豫。曾经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北京劲旅建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路全满说:“老赵每天坚持读书2个小时以上,彻底放弃了象棋、扑克等娱乐活动”。读书时,《现代汉语词典》不离左右,首先从字词入手,30多年来,他反复翻阅过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一版至第五版都磨损严重。
他加速积累知识的另一途径是实践和自学充电。在当瓦工的阶段,就已经掌握了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房屋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后来虽然岗位几经变化,但他对学习从未有丝毫放松,尤其对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等方面的知识,花费了大量心血,熟读了从中专到本科的相关专业教材。他还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做了认真总结,从1982年起先后在《建筑工人》、《建筑机械化》杂志上发表了《用水量液位控制计量系统》、《大型预构件质量控制》等多篇论文。
赵正义非常重视参加专业技术培训,1982年至今,他共参加各种学习班、培训班、研讨班40余次。培训中,他总是课上课下提问最多的学生,并同许多专家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1983年,赵正义参加了北京市建委举办的质量员培训班,授课老师个个都是行家里手,为了能更好地学习,家住昌平区远郊的赵正义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听课时总是坚持坐到第一排,认真做好每一次笔记,他以满分的成绩夺得全班第一。2006年,60岁的赵正义自费考取了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攻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它的毕业论文受到答辩委员会的高度评价。
“农民工一样能解决世界性技术难题”
1997年,在一次市场调研中,赵正义发现建筑工地上各厂家生产的塔机虽然型号、性能千差万别,但塔基采用的全都是整体现浇混凝土。一项工程施工完成后,塔机转移,轻则30吨、重则170吨的混凝土基础却被留在地下,成为不可重复利用的混凝土垃圾,既是巨大浪费,更对环境造成污染。
赵正义仔细算过一笔账,整体现浇混凝土塔基的平均使用寿命不足半年,而已知的混凝土寿命在100年以上,资源利用率不足1%。他向50多个国内塔机厂家技术部门咨询,有没有改变这种传统塔基的可能,得到的回答是:这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连发明这种塔机的外国人都解决不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时年已经51岁的赵正义开始潜心研究新型塔基。为了凑措资金,他用自己的住房作抵押向人借钱,经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环境投身于科研中,演算、设计的图纸草稿重达4吨,总体设计方案变更了40次,分部构造设计变更了上千次,手工计算数据超过300万个,先后报废了4台复印机,用坏了7个计算器。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设计出一套由17块预制构件组成的塔机基座方案,并在实际操作中一炮打响,从此一种新型塔基——“赵氏塔基”正式问世,破解了自塔基诞生八九十年来一直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世界性难题。
迄今为止,“赵氏塔基”拥有102项专利权,其中,发明专利49项,广泛运用于周期移动或固定使用的建筑塔机、无线信号传输塔架、钻井机、采油机、陆地雷达等多种塔桅式机械设备。2004年3月,经专家论证,“赵氏塔基”列为北京市建委的“四新”技术成果之一;2004年7月,被认定为建设部的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目前该技术已经推广到国内54个地区,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都提出了技术转让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