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人民网强国博客在线访谈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江苏省人事厅厅长赵永贤(视频 )。这次访谈的主题是《坚持公益性方向 推进均等化服务——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均等化》。
主持人:当前,全国上下,各行各业以不同的形式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弹指一挥间,3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更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部署,人民网强国博客联合中国人事报推出,主题为“改革开放30年?人事厅局长话科学发展”大型系列访谈——“人事厅局长在线访谈”。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赵永贤围绕“人事公共服务均等化”话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
主持人:我是人民网本次访谈的主持人吴婧,欢迎赵厅长做客人民网,首先请赵厅长和网友打个招呼。
赵永贤: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应邀参加今天的在线访谈。首先,我代表江苏省人事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江苏人才人事工作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的话题很有意义,很有价值。这不仅为我们共同探讨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而且对我们江苏,乃至全国人事部门更好地深入开展人才人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必将起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主持人:您认为,什么是公共服务均等化?
赵永贤:所谓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目前,多数学者认可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应该尽可能地使全体人民享有同样的权利; 或者说,政府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全体人民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基本需求。具体而言,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主要指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时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在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上要有统一的制度;第二,全体公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同,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第三,要将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第四,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体,优先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主持人:人事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推进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您是如何看待的?
赵永贤: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至3000美元时,就进入了矛盾凸显期,有可能出现贫富悬殊、失业增多、城乡差距拉大和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对正处在这样一个时期的中国来说,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以及公共服务的不到位,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因此,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当务之急。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均等化”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分割、单位性质分割、所有制分割以及传统人事管理体制和理念的障碍,造成了人才人事公共服务范围、对象和水平的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人才资源的统筹开发和合理配置。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多元化、人才社会化的大背景下,各类经济组织对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各类人才的流动日趋频繁,社会要求人事部门为各类人才成长创造公平的政策环境、提供均等公共服务的呼声和需求日益突出。因此,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构建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人才人事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是各级人事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主持人:这几年江苏人事部门在推进人事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您能否给大家作一介绍?
赵永贤:近年来,江苏各级人事部门高度重视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大力拓展公共服务领域,尤其是在推进人才人事公共服务公益性和均等化方面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
一是率先提出人才人事公共服务方向的公益性。公益性是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的灵魂,也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要前提。早在2003年初,江苏省人事厅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人力资源市场公益性发展方向,在人才人事公共服务方面坚持走公益性发展道路,并致力于从少收费逐步向不收费过渡,连续多次降低人事档案管理收费标准,取消人事代理手续收费,取消人才集市门票等多项收费。全省各类人才交流活动免费对高校毕业生开放,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招聘活动、办理人事代理、登记求职手续等事项,全部实行免费服务。通过五年来的不断改革和探索,全省各级人事部门不仅在理念上,更在实践中实现了由有偿服务型向公益服务型的转变。
二是积极探索人才人事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服务职能社会化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也是改善公共服务、促进均等化的有效途径。五年前,江苏省人事厅在全国率先推行了一项自我革命的改革,曾引起一片质疑甚至反对。当时,我们按照管办分离、政事分开、政企分离、公共服务和市场化业务分离的思路,将“一套班子、四块牌子”的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和“三大市场”在机制、人员、职能等方面完全分离,将政府公共服务公益性职能划给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将部分公共服务职能授权给“三大市场”,把一些非公益性公共服务事项推向社会,并实行市场化运作。事实证明,我们的这项举措不仅拓展了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拓宽了人才公共服务领域,而且大大提高了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促进了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2003年底,我们又在全国率先提出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相互贯通的改革思路,并先后在常州、昆山建立了全国首家整体贯通的地市级和县级人力资源市场。实践再次证明,三大市场的贯通,不仅有效打破了政府部门之间公共服务的壁垒,畅通了人才公共服务的绿色通道,而且使江苏的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真正实现无障碍和均等化成为了可能。
三是着力推进人才人事公共服务权益的均等化。均等化既是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也是公共服务的目标所在,其要义在于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同样品质的服务。为此,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引导全省各级人事部门解放思想,解放权力、解放职能,解放机制,自觉强化服务理念,延伸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平。在服务的领域上,主动将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从城镇拓展到农村,从机关事业单位拓展到企业,从体制内拓展到体制外,力求使更广、更多的社会成员享受到人事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
在服务的对象上,不仅重视普通人才资源的开发与配置,更重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资源的开发和海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组织实施的“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万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江苏行”等活动,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揽才服务品牌。
在服务的重点上,不仅注重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关注民生的需要,尤其是注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从2003年起,江苏就建立了高校毕业生需求接收信息发布和全省人才流动与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发布制度,通过这一制度,每年流向苏北欠发达地区的大学毕业生以年20%的速度递增。近年来,又先后推出了“全省高校毕业生服务百日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双百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江苏校园招聘网”等就业服务载体,基本建成了覆盖全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同时,通过优先安排就业见习,免费提供就业推荐、就业指导、就业咨询等服务,有效解决了“零就业”家庭、城镇特困家庭和城镇低保家庭的毕业生就业问题。
在服务的内容上,既也有人事计划服务,也有人才招聘与人事代理服务;既有职称和职业资格服务,也有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培训和人事考试服务;既有人才流动服务,也有人事争议仲裁服务。
在服务手段上,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共享。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将相关的人才人事工作业务的办理依据、办理程序、监督方式和有关政策内容全部向社会公布,以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江苏省人事厅政务公开目录》,对人事行政决策和人事行政权力的运行作出了明确的规范。同时,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开通了江苏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网,并在网上开展“一单式服务”,竭力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平均等和高效快捷的公共服务。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江苏人事部门先后成功打造了人才资源配置、人才权益保障、人才评价、人事人才管理以及人事信息共享等五个公共服务平台,一个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纵横结合、全面渗透的人才人事公共服务框架已初步形成。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您反复强调公益性是公共服务的灵魂,这与人事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有何联系?
赵永贤:实践证明,公共服务只有坚持公益性,才能实现均等化。目前,我国人才结构总的来说不尽合理,概括来讲有三对矛盾:一是人才总量不足与人才闲置较多的矛盾,二是产业急需人才岗位大量空缺与人才培养供给不足的矛盾,三是发达地区人才集聚过量与欠发达地区人才紧缺流失的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在统筹的前提下,依赖政府宏观调控,依靠政府所属人力资源市场的公益性服务,一方面,积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培养和配置急需型、紧缺型人才;另一方面,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就业创业;再一方面,通过政府干预,不与欠发达地区争人才,而且采取行政手段向西部地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转移人才。所有这些,不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人才中介机构所能承担和做到的。又比如,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政府所属人力资源市场直接担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职能,必须进一步突出公益性、社会化服务,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把解决多少毕业生就业,多少下岗人才再就业,当作我们的重要业绩,而不是把经济效益当作标准来衡量。
主持人:您认为人事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体现在哪里?
赵永贤: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也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实现人事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按照“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要求,坚持把服务摆在首位。归纳起来讲,就是要树立“三个理念”:
一是树立主体意识理念。所谓主体意识,就是要在人才结构调整、人才资源配置和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参与人才国际化竞争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二是要树立服务第一理念。要把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作为公共服务的根本要求。就人力资源市场而言,就是要强化社会效益观念,淡化经济利益,旗帜鲜明地提出不以营利为目的,坚持有限成本收费,逐步实现无偿服务、非营利运行。当然,公益性人力资源市场在强调社会化服务的同时,并不是完全排斥市场,而是要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增强自身活力,强化服务功能,辐射全社会,更好地实现公益性服务。
三是要树立公平竞争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看待服务体系的发展,积极融入到多元化竞争服务体系之中。
主持人:当前,人事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和突出矛盾需要我们政府职能部门足够的重视?
赵永贤:构建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渐进过程。近年来,江苏人事部门虽然就此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但还仅仅处于起步开跑阶段。面对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我们在推进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人才人事公共服务在区域、城乡之间还不平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省苏北欠发达地区人才人事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服务功能相对较弱。据统计,苏北40个县(市区)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仅有22家建有固定的人力资源市场,仅占全省总数的6.5%。2007年,苏北地区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开展各项公共服务业务平均增长率为24.3%,比苏南发达地区低了11个百分点。同时在享受公共服务产品和政策等方面,苏南、苏北也存在着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人才资源的科学配置。受城乡二元分割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人才人事公共产品的设计及服务方面,基本上都是以城市为主导或体现城市优先原则,而农村人才公共服务则处于次要位置和滞后状态。尽管近年来我省各级人事部门在农村人才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拓展,但总体上仍缺乏系统性,配套服务存在滞后性,特别是针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评价、人事代理以及技术信息服务等还不到位,影响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才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是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的职能、标准还不统一。受传统人事思维定势的束缚,部分基层人事部门从行政管理职能向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重管理轻服务、重体制内管理轻体制外服务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少数基层单位对新形势下的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的认识还不统一,职能定位不够明晰。同时,现有的公共服务职能比较松散,缺少既相对集中统一,又便捷高效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品牌。人才人事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比较滞后,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三是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社会化程度还不高。截止2007年底,我省经政府人事部门审批成立的社会人才中介服务机构314家,占全省人才服务机构总数的59.5%,其中民营人才中介组织270家,尽管民营机构数量不少,但总体发育程度不高,规模偏小,服务能力不强。部分市、县人才服务机构仍由政府经营,管办一体,职能混合,显失公平和公正。大量的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由政府包揽,对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和多变性服务需求的回应能力明显不足。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甚至会制约我省经济社会的率先发展和科学发展。
主持人: 今后一个时期,江苏人事公共服务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赵永贤:一要加快转变观念,坚持把公益性作为推进人才人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前提。各级人事部门要勇于突破传统思维,进一步解放权力、解放职能、解放机制、解放自我,自觉从营利性管理职能和局部利益、部门利益中解脱出来,不断强化服务理念、群众利益和公共责任,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人事的公益性服务,在人事代理、档案管理、人事考试、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方面尽快实现从有偿服务向无偿服务过渡。要进一步强化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撑。积极争取公共财政支持,将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人事公共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同时,要积极探索社会资金投入人才人事公共服务领域的激励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拓展公共服务资金保障渠道,努力为推进人才人事公益性服务提供强力支撑。
二要强化服务职能,坚持把服务民生作为推进人才人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中之重。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不是公共服务平均化,而是要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当前,各级人事部门要按照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服务民生为重点,以强化服务职能为抓手,着力在推进民生服务均等化上求突破。
要进一步优化服务职能。按照整体规划、先易后难、保证质量的原则,优化整合人事公共政策与规划、人事考试与人才评价、人才流动与人事代理、人才培训、人事仲裁等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项目,着力提高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的需求。
要进一步突出就业服务。继续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百日行动”等特色品牌活动,积极推行政府买单的就业保障制度,大力开展免费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全面推进以关注民生为主的就业保障机制。
要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各级人事部门不仅要在人才评价、培训考试、军转安置等具体业务层面搞好公共服务,还要在为社会提供区域人才发展规划和报告、人才价格分析、人才预测预报、人才环境监测等宏观信息层面搞好公共服务;不仅要抓好政府所属人力资源市场常规业务建设,也要加快人才高端服务功能建设,大力发展人才猎头、素质测评、职业培训、人才诚信等高技术含量的个性化人才服务项目;不仅要通过公共服务大厅、一站式、一单式等服务载体为群众多办实事,更要注重开展贴近民生、满足社会的政策性服务,尤其是在人才人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政策与民情的对接口,找准改善民生的切入点,使政策的出台更顺应民生的需求,政策的执行更贴近民生实际,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受益。
三要拓展服务领域,坚持把延伸服务触角作为推进人才人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要求服务的对象要更广,而且服务的领域要更宽。当前,重点是要加快推进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五个延伸”:要从重体制内向体制内外同步延伸。大胆打破传统体制的局限,果断抛弃一些不合时宜的审批、管理职能,努力向新兴业务、公共服务门类,不同所有制和不同阶层群体多方向拓展。要从重高端人才服务向各类人才全方位延伸。坚持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资源并进开发,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各类人才均衡发展。要从城市、城镇向城乡一体化延伸。人事人才公共服务要逐步走出城市,加快向广大农村、社区延伸,向新农村建设倾斜,为消除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提供支持。要从强势群体向弱势对象延伸。在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企业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在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审、就业援助等方面向弱势对象倾斜,在公共服务政策的制定和公共产品的提供上,更多惠及弱势群体和弱势对象。要由政府单一主体向社会多元主体协同服务延伸。通过转移、委托、购买、支持、参与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吸纳各类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参与到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中来,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化和社会化为主体,以公众满足为标准,功能互补、充满竞争活力的公共服务社会协同供给机制,更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四要创新服务手段,坚持把提升服务品质作为推进人才人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
要推进服务高效化和标准化。全面引入公共服务质量认证理念,加快研究制定人才人事公共服务标准体系,进一步统一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要求,努力以公共服务的标准化,保障和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从服务对象的切身利益出发,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推行预约、导办、延时等服务措施,努力为服务对象提供高效化、人性化的人事服务。
要坚持服务透明化。积极探索“阳光服务”途径,坚持“政策、程序、进展、结果”四公开,严格实施政务公示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操作规范和服务公正。进一步规范公共服务运行监督和评估机制,探索和建立公共服务考核机制,把公共服务效率、服务效益、服务成本、群众满意度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点,进行科学考评。
要推行服务手段现代化。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加快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网络化和信息化步伐,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信息共享机制,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减少公共服务成本,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
主持人:能否向广大网友介绍一下江苏人事公共服务的具体工作目标和重点?
赵永贤: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各级人事部门必须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适应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力争用2-3年的时间,建立起“职能明晰、项目齐全、标准统一、载体完备、服务均等”的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打造一流的江苏人才人事公共服务品牌。
同时,我也真诚的邀请各位网友一如既往地关注、关心江苏人才人事工作,以便我们的工作更加全面地接受群众监督,更加广泛得到社会支持,更加高效地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提供人才人事服务。谢谢大家。
来源:人民网强国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