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2007年第一次会议上的汇报
郭 广 银
(2007年3月2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2006年人才工作主要情况和2007年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要工作安排,向大家简要汇报如下。
一、2006年人才工作主要情况
2006年,我省人才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央组织部的有力指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大局,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对全省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
认真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在全省开展大范围的人才资源状况调查,结合省内外人才工作的比较研究,组织 “十一五”人才规划的起草、论证工作,提出了江苏“十一五”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政策取向和保障措施。去年底,规划已报送省政府审批,3月底,省政府将下发规划。
开展“人才特区”试点工作。下发 “人才特区”试点方案和工作内容,部署试点工作任务。支持和鼓励各试点区域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构建各具特色的人才开发模式。一年来,各试点区域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打破了人才流动、职称评定等人才管理原有的制度瓶颈,初步显示了政策环境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等方面的导向作用。昆山市通过建立“昆山市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了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毕业生市场的贯通,畅通了人才流动的渠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加强对县域人才工作的指导。为贯彻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九次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委组织部在海门市召开了全省县域人才工作现场会,积极探索新时期县域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 13个县(市、区)委组织部作了经验交流。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县域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对县级组织部门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半年来,各地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思路,采取各具特色的工作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县域人才工作的开展。泗阳县着眼于本地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全省十所高校建立人才工作站,拓宽了本地发展急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渠道。
加强对苏北地区急需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指导。省委组织部会同省人事厅、财政厅,按照《苏北地区急需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苏北五市急需人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各地引进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对各市2004、2005年专项资金使用效果提出评估意见。指导各市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实际,编制2006年急需人才目录,明确人才引进的重点。苏北五市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402名,其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36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93名,改善了苏北地区人才结构。近年来,苏北各市每年引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宿迁市硕士学历以上人才引进数量的增幅,连续两年都在80%以上。
(二)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和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省委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示,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委研究室、省科技厅、省人事厅开展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省内外调研,通过对全省2947家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队伍状况的分析研究,掌握了我省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我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拟定了《关于加强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与之相配套的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培育计划实施办法、创业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四个文件。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面向海内外引进500名左右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每人给予100万元以上的持续资助。同时面向高成长性科技中小企业,选拔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通过推进产学研的结合,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和使用机制等有效培育措施,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培育出创业规模超10亿元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10名、超1亿元的创业创新杰出人才100名、超1000万元的创业创新优秀人才1000名。经过几年努力,使江苏成为创新活动广泛,创新体制灵活,创业环境优越,成果转化便捷,对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具有明显吸引力的创业创新沃土。去年12月,文件已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目前,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已经启动。
深入实施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在认真总结省“333工程”实施九年来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省委组织部经过充分调研和专家论证,制定了《关于实施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意见》和选拔、培养及管理办法,提出通过精心选拔、综合培养和科学管理,到“十一五”期末,建成一支由30名江苏省中青年首席科学家,300名江苏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3000名江苏省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组成的,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青年高层次人才队伍。目前,第一批各层次培养对象的评审工作已经结束,评审结果正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各市、省各有关部门根据本地、本行业人才特点,大力加强行业和地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省人事厅组织实施第三批“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资助我省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科技项目352个,促进了行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省教育厅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各类业务培训项目,深入实施“青蓝工程”,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省卫生厅采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成果转化推广四位一体的管理办法,实施 “135工程”,增强了卫生学科和实验室核心竞争力,有效提升疾病防控和临床诊疗水平;省委宣传部开展第二批“五个一批”人才的选拔,采取国内进修和国外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加强针对性培养,拓宽宣传文化系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渠道。这些行业和区域的高层次人才工程与“333工程”在培养重点上各有侧重,在培养措施上资源共享,在培养方式上互为补充,形成了以“333工程”为龙头,行业和区域重点人才工程为补充、相互衔接、联动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切实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省委组织部会同省劳动保障厅、教育厅、人事厅、国资委、财政厅、地税局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实施意见》,在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培养模式、经费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得到了国家劳动保障部的高度评价。成立高技能人才工作办公室,协调解决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督查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发挥各类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促进人才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
开展对苏北地区的智力帮扶活动。根据苏北各市提出的人才和科技需求,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帮助徐州市邀请省内外10余位知名经济学、社会学、人才学专家,围绕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党政领导干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举办了多场专题报告会。帮助连云港市加强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协助邀请了80多位专家与该市100个成长性中小科技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选派173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苏北农村任教,在全省选定1000所优质学校与苏北农村薄弱学校实行“校对校”结对帮扶。组织2万人次的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活动,遴选2812名专家与2171个村进行对接,实施项目1997个,带动5万农户共同致富。
深入实施支持宿迁发展的“双百”工程。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重点扶持宿迁发展的要求,在去年举办的“‘333工程’宿迁科技行”活动的基础上,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继续实施以百名教授育百才、百名专家兴百企为主要内容的“双百”工程。开展“双百”工程第二批对接活动,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省纺织研究所等单位选聘31名高级专家,担任宿迁市31个骨干企业的技术和发展顾问,在生产技术、青年人才培养、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等方面进行合作,为企业现场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33项;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省人民医院等单位聘请40名知名教授担任拔尖人才的导师;邀请有关专家围绕宿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分别到有关县作专题讲座,参训的干部群众8000余名。
畅通各类人才建言献策的渠道。创办《江苏科技工作者建议》,采取一事一题、一题一报的形式,开通了科技界向省委、省政府领导建言献策的渠道,先后报送有关产业发展的建议8期,得到省领导高度重视,省领导及中国科协领导先后批示23次,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成功举办首届江苏青年科学家年会和第三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围绕“科技自主创新与区域发展”进行广泛深入研讨,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和建言献策的平台。
(四)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
第二届“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奖”评选工作。为加强我省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建设,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中关于每3年评选一次“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奖”的要求,在全省范围内部署第二届“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奖”评选的各项工作,经过资格审查和专家组初评、总评,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从各市、各部门推荐的57名候选人中评选出10名创新创业人才奖建议人选,已经省委组织部部务会研究,报送省委、省政府。
第九届“江苏青年科技奖”评选表彰。在对历届“青年科技奖”和“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奖者回访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第九届“江苏青年科技奖”申报和专家评选工作,将获奖候选人事迹在省内新闻媒体和江苏公众科技网上进行公示,请公众投票参与评选,接受社会监督,共确定了20名获奖者。编印了《星光灿烂——第九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者风采录》画册,并在省内媒体上大力宣传他们创新创业事迹,扩大了青年科技奖的影响力。
人才工作宣传力度。根据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关于2006年人才工作宣传报道的要求,提出了全省人才工作的宣传重点和具体安排。配合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先后对我省盐城、无锡、海门、连云港等地各具特色的人才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组织我省新闻媒体对重点人才工作进行及时宣传,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加强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通过“江苏人才工作”网站及《江苏人才工作简讯》,大力宣传我省人才工作情况,并与全国31个省(市、区)及部分副省级城市建立了人才工作信息互通渠道。
二、2007年主要工作安排
为扎实开展2007年全省人才工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已与相关部门共同协商,提出了具体安排。这里,我重点汇报一下2007年要抓的几项主要工作。
一是组织实施“十一五”人才规划。组织省有关部门做好“十一五”人才规划的分解落实,将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各有关部门,制定规划目标任务完成的监督措施,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是组织实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两项计划。按照《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充分发挥引进计划专项资金对人才的吸引作用,遴选并资助一批2006年以来,省内重点企业或创业创新载体引进的省外、海外人才和人才团队。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形式,向省外、海外发布我省的引才政策和引才目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扩大我省引才政策的影响力,吸引一大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家来我省工作。建立与我国驻发达国家使馆科技参赞的联系渠道,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专家,为整体提升我省新兴产业科技水平提供人才支撑。按照《江苏省创业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实施办法》,面向全省选拔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合作创办企业的高校、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组织参加创业辅导、境内外培训,优先支持他们承担各类科技开发项目等措施,提高他们创业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快速成长。
三是深入实施“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确定各层次培养对象名单,落实“四个一”的培养措施。增强“333工程”的实施效果,资助一批培养对象领衔开展重大科研项目,选派一批培养对象到国外担任访问学者,选拔一批培养对象到“333工程”培养基地担任资深院士助手,资助一批培养对象的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而实现产业化。
四是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情况调研,全面了解当前我省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筹备召开江苏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高层研讨会,抓紧研究制定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
五是举办“党管人才”高层研讨会。配合中组部人才工作局,邀请国内知名的人才学、社会学、政治学专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党管人才”高层研讨会,提出新时期实现党管人才的有效途径、具体举措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明确组织部门履行牵头抓总职能的方式、方法,推进组织部门人才工作的开展。
六是提出推进江苏人才国际化的意见。充分运用江苏人才国际化战略研讨会的研究成果,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才国际化的经验,结合江苏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实际,研究制定《关于推进江苏人才国际化的意见》,提出江苏人才国际化的总体目标、实现途径和具体举措。
七是积极探索发挥各类人才作用的有效途径。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根据省内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引导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智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发挥人才作用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