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郭广银在实施“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06-09-21  字体:[ ]


 

(2006年9月1日)

同志们:
  这次实施“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工作会议,是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我省“十一五”期间实施“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进行动员和部署。
  省委、省政府对我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非常重视,从1997年开始,相继组织实施了“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和“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333工程”实施9年来,一大批中青年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成长为有一定国际知名度、 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高级专家,以及省内各学术、技术领域的带头人。培养对象中,有7人当选为“两院”院士,57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1人被评为部(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7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特等奖的有18人,一等奖99人,二等奖156人,获得发明专利606项;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省各地、各部门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实施了一批各具特色、与“333工程”相配套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全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333工程”已经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人才“品牌工程”。
  进一步提升我省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构建江苏率先发展的新优势,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发展战略,对此,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非常重视,指出,要以实施“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为重点,抓紧培养关键领域的高级科技人才和急需应用人才,加快造就一批站在国际国内科技发展前沿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打造一批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团队。最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实施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意见》,明确了我省“十一五”时期实施“333工程”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以及选拔、培养和管理要求。下面,我就贯彻省委《意见》,做好 “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组织实施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从事关江苏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意义
国以才兴,人才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江苏素有人文荟萃的美誉,人才辈出是江苏多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回顾我省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曾先后抓住了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机遇,这三次机遇抓得好,是和我们重视人才、发挥人才作用分不开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有“星期天工程师”,并在实践中造就了一大批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上世纪90年代,我们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注重吸引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出了一支与对外开放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们抓住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股份制改革的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家。现在江苏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如期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加快构建新的人才高地,努力以“第一资源”来支撑和促进“第一要务”。
  首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体是人,关键在人,特别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当前,江苏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大关。但面对日益紧逼的区域竞赛、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我省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提升发展质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支撑。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和聚集一大批创新型领军人才,不断提升我省的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在江苏的全面贯彻落实,关系到用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两个率先”伟大事业的顺利推进。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人才问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举措来抓,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为我省赢得发展主动权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第二,实现我省“十一五”发展目标,迫切需要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了扎实推进“两个率先”,在全省总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一五”奋斗目标。完成这一执政使命,任务相当艰巨。无论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还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无论是坚持新型工业化方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还是走新型“三农”发展道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论是加强城市现代化建设,还是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无论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还是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都必须以人才为基础、作保障,都需要一批高层次人才来推动、来支持。有了高层次人才,才能实现高起点的发展。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之路,加快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三,优化我省人才队伍结构,迫切需要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近几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实施人才战略,积极推进新世纪人才工程,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人才队伍,全省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截止2005年底,我省人才总量达54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2.5万人。全省各类人才在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发展的眼光看,我省的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高层次人才资源占人才资源总量的比例不高,仅占4.17 %,低于全国5.5%的水平。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科技创业型人才数量偏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结构还不尽合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偏高,全省11.4万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45岁以下的只占25%,年轻的院士、博导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活力;知识老化严重,部分高层次人才专业知识单一,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科技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缺乏;专业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和制造业领域,我省经济发展急需的学科和高新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三是人才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分布不平衡,苏南经济发达地区高层次人才多,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高层次人才少,而且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二是单位分布不平衡,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多,经济发展一线的高层次人才特别创新创业型人才少。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影响了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影响了我省经济发展在国内外的竞争力。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造就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中青年高级专家,努力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同时,通过建立“333工程”成果转化基地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高校人才和智力与地方经济的结合,引导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二、理清思路,准确把握“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和战略规划。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省委提出了“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的要求,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对我省今后一段时期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根据全国和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省 “十一五”发展的目标要求,实施“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题,以提升国际化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造就一批处于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和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科技领军人才为重点,推进全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顺利实现我省“十一五”发展目标和“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从2006年起,选拔30名中青年首席科学家、300名中青年领军人才和3000名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通过培养,到2010年,第一层次的30名中青年首席科学家,在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并能带领一个国际水准的学术团队,其中10名左右成长为“两院”院士;第二层次的300名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在国内科学技术界具有一流水平,在相关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其中150名左右成长为杰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科技企业家;第三层次的3000名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在省内科学技术界具有一流水平,取得显著成果和突出业绩并能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地区和行业发展,其中1500名左右成长为各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
要实现上述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要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实施“333工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来确定“333工程”的目标任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选拔、培养高层次人才;围绕区域、行业、产业发展的变化,不断调整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形成最大的人才效用,创造最好的人才效益。
  二要坚持认定与培养相结合。在对“333一、二期工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时,有很多专家给我们反映,一些培养对象在入选“333工程”时,他们的学术技术水平虽然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已处于一定的地位,但我们都统称其为“某某层次培养对象”,没有明确的认定,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力,同时也降低了“333工程”的声誉和影响力。为此,我们在讨论新一轮“333工程”实施方案时,认为有必要创新“333工程”的内涵,对入选的高级专家的学术技术水平,要先分层次进行认定,然后再按照目标进行培养。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我省高级专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准确定位,分清层次,使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三要坚持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工程的战略基点和优化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的中心环节。根据各类高层次人才不同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333工程”培养体系,大力提升培养对象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四要坚持国际化培养方向。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加大对“333工程”高级专家的国际化培养力度,进一步拓宽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渠道,通过选派培养对象到世界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培训深造,资助他们参加国际学术、技术会议与交流活动,大力提升培养对象的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知名度,提高他们在国际学术、技术领域的竞争力,推动江苏人才国际化进程。
  五要加强创新团队建设。高层次人才除本身能以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突出贡献外,还肩负着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建设团队的重任。实施“333工程”的目的,不仅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高培养对象的学术、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他们推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原动力,还要让他们带人才、带队伍,使他们不仅成为业务上的尖子和带头人才,而且成为政治坚定、情操高尚、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的楷模,积极推动创新团队的建设。
  六要坚持统分结合的原则。注重“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与各地、各部门实施的人才工程有机结合。已经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的地方和部门,在推荐“333工程”培养对象人选时,一般应从本地、本部门实施人才工程的对象中遴选产生。这样,一方面使“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与各地、各部门的人才工作相互衔接、相互贯通,减少交叉,另一方面,可以集中精力,集中财力,集中培养资源做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
  三、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顺利实施
  实施“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是我省“十一五”期间人才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目标明确,任务繁重。各地、各部门要着眼全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确保“333工程”的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一、高度重视,把实施“333工程”摆上重要位置。 “333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举措,这项工程实施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全省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关系到我省在国内外科学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关系到创新型省份建设和“十一五”目标的实现。对此,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把它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坚持第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与“333工程”相衔接配套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在全省形成以“333工程”培养对象为骨干的覆盖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的高级专家队伍。
  第二、精心组织,切实把“333工程”各项措施落到实处。“333工程”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选拔、培养还是管理,都有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做。我们一定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首先,要把好选拔关。选拔什么样的培养对象,不仅关系到“333工程”的品牌和形象,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实现。在选拔工作中,要严把质量关,严格评选条件,严格评选标准,严格评选程序,确保把最优秀、最有潜力的人才推荐上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成立由“两院”院士和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333工程专家委员会”,负责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的选拔。各地、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专家评选组织,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人选的选拔。其次,要加大培养力度。各层次的培养对象特别是第一、二层次的培养对象,他们在学术、技术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将来能不能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既要靠他们个人努力,又要靠我们加强培养。培养工作,省里要抓,市县要抓,所在单位更要抓。希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把各项培养措施落实到位。要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积极拓宽培养渠道,采取建立研修制度、学术休假制度、国外培训、聘请导师、项目带动等方式,着力提升培养对象的创新创业能力。三是要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为人才服务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为高层次人才服务就是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观念,努力营造一个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改善培养对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强对“333工程”的宣传,大力宣传培养工作开展好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的经验做法,宣传培养对象的先进事迹和重大成果,提高各类人才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第三、密切配合,确保“333工程”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实施“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注重整合力量和资源,不断完善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实施“333工程”的组织化程度。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实施“333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人事、科技、教育等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目标一致地做好工作,形成整体合力。
  同志们,“十一五”时期是我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时期,实施“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是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人才活力的工程,也是造福全社会的工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实施“333工程”为契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开创我省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两个率先”和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