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打造世界级人才集聚高地

发布时间: 2019-08-19  字体:[ ]

区域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国内区域竞争格局经历了由点到面、从“造城运动”向城市集群发展的转变。未来区域之间竞争,不仅仅是资本、技术、投资环境或者劳动力成本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力资本的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将重塑未来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人才竞争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方面,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经济的活力。城市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口集聚,城市化意味着劳动力进入城市,没有人口,就没有经济增长,没有繁荣、财富。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减弱,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趋势仍将持续,既然“人口蛋糕”难以做大,那么“蛋糕”的重新分配,特别是对青年的吸纳就是接下来区域竞争的关键。

另一方面,人口知识结构决定创新能力与经济竞争力。人力资本积累与集聚是城市经济的基础,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从短期来看,各类人才是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楼市“刚需”的主力军,对稳定房价与土地拍卖价格、维持土地出让收入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人口净流入城市,房地产仍然具有投资潜力。从长期来看,关键的自主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去实现。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创新的主体。各类人才不仅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力。只有提高区域对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才能实现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维持土地出让收入等方面的短期目标,并为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储备领军人才、技术工人与潜在购买力,使江苏逐步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当前,江苏人才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江苏科教水平较高,良好的人才生态基本形成。国家“双一流”大学数量仅次于北京,常住人口中大学生数量、两院院士、科研产出能力均位列全国前列,正在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近年来,江苏先后制定出台“人才26 条”“人才10 条”“科技改革30 条”等各类政策,建立了覆盖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人才政策支持体系,“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正在构建。根据《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排行前四,形成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第一梯队;浙江位列第五,居于第二梯队的首位。

二是江苏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目前江苏的老龄化率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居全国第三位,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无论从改善人口结构来看,还是从增强发展后劲活力来看,引进和聚集人才,特别是优秀的、年轻的高层次人才都是当务之急。

三是在优化人口结构、加快人才引进工作方面有提升空间。从人口增量来看,2018年江苏常住人口增量为21.4万人,而广东、浙江常住人口增量分别高达177万人和80万人。如果剔除同期人口自然增加数,2018年江苏常住人口净流入3万人,而同期广东、浙江分别净流入84万人、49万人。比较长三角、珠三角主要城市近年来常住人口变化可以发现,2013-2018年南京新增常住人口总量仅为深圳的1/10、杭州的1/4,苏州、无锡的情况更不容乐观。从2018年的情况看,深圳、广州和杭州新增常住人口数分别为49.8万人、40.6万人、33.8万人,远远高于南京的10.1万人和苏州的3.8万人。

四是其他省份集聚人才政策频出。近年来,高素质劳动力向大城市和大都市圈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各地根据自身发展定位,纷纷推出一系列针对高技能劳动力的优惠政策。一些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好、开放程度更高的城市,如深圳、广州,人才政策密集出台,集聚进程更快。作为科教大省、人口大省,江苏在优化人口结构、加快人才引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形势逼人、时不我待。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优化相关人才政策,要使人才“引得来”,还要使人才“使上劲”,更要使人才“留得住”,打造世界级人才集聚高地。

要使人才“引得来”

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扩大人才对外开放,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以规划引人才、以产业引人才、以市场引人才,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优化配置。加快人力资源领域改革创新,破除阻碍人才在空间、部门间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比如在保证严格程序的条件下下放外资人才中介机构审批权。立足实际,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人才制定差异化的引进扶持政策,并推动奖励补贴、个税补贴、优先落户(包括配偶、子女随迁户)、安家购房租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具体的人才政策相互配套、有机衔接,打好吸引人才“组合拳”。

要使人才“使上劲”,技术与知识“用得上”

搭建各类服务人才的创新创业平台、科技创新载体,如科技园区、科技创新产业基地、青年创新工场、工程中心等。共建一批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基地、高层次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增强江苏基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完善江苏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等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定期举办国际人才论坛、各类专业研讨会、技术沙龙等活动,鼓励科技和学术人才交往交流。

要使人才“留得住”

不断提高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使人才真正“留得住”。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落实针对人才的生活、居住、医疗、交通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提高柔性化治理能力,提供精细化、便利化服务。大力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加快人才公寓、人才共有产权房的建设,鼓励针对“新市民”的住房供应模式创新,降低年轻人的居住成本。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提高年轻人的“容错率”,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才友好型社会环境。

【来源:中国江苏网作者:沈坤荣】

(作者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