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 日)
同志们:
自2005年4月,南通被确定为全省“人才特区”试点市以来,各级组织、人事等部门在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精心制定试点工作方案,上下协同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在加快人才向产业集聚、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公务员管理新机制、突破人才流动机制障碍、加强人才载体建设、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人才特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推进会,主要是回顾总结全市“人才特区”试点工作情况,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推动全市“人才特区”试点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刚才,海安等4个县(市)区分别交流了各自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水林同志对全市“人才特区”试点工作作了很好的总结和部署。会议还通报了全市首批产业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和农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村(镇),并举行了授牌仪式;为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代表、2006年度人才工作创新成果获奖单位代表,以及2006年度市直单位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颁发了证书。在此,我们对上述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今年是“人才特区”建设的关键之年。下面,我就加快推进全市“人才特区”试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推进“人才特区”试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才特区”在理念上源自经济特区,其内涵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人才工作的政策保障、体制建设、机制运行、资金投入、环境营造和工作内容、工作模式等对比区域外具有优越性和特殊性。开展“人才特区”试点,就是要瞄准人才资源开发的国际惯例和最前沿的人才理念,通过在人才工作政策、机制等方面实施大力度的改革和创新,着力形成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的强大磁场效应,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其意义十分重大。
1、推进“人才特区”试点,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当前,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的时代背景下,人才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人才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环境,着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大军。而要实现这一要求,就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旧的机制体制的束缚,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开展“人才特区”试点正是体现了这样的要求。我们要站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才特区”试点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深入推进“人才特区”试点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使人才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协调,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2、推进“人才特区”试点,是实现南通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现实要求。省委书记李源潮曾指出:“南通是全省全面达小康的新动力,是全省建设新江苏的新优势,是全省‘两个率先’的新空间。”“十一五”期间,诸多重大发展机遇和条件将在南通历史性聚合,促使南通正进入一个全面腾飞的新时代。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是一个地区最可宝贵的财富。在实现南通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进程中,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区域人才资源竞争除了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人才吸纳载体等因素制约外,最关键的是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体制不优,机制不活,必然影响一个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制约人才能量的充分释放。“人才特区”建设正契合了南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渴求。我们要以“人才特区”试点为契机,以先进的理念、优惠的政策、特殊的措施、高效的服务,加快构造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新优势,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使南通成为各类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热土,从而在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中赢得主动,在激烈的区域人才资源竞争中抢占先机。
3、推进“人才特区”试点,是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的迫切要求。近几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加强宏观指导,完善政策举措,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工作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好反响,可以讲是亮点频现。这次会上通报的2006年度人才工作创新成果,就是一个很好的缩影。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人才工作的比较优势还不很明显,人才资源的总体竞争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和“瓶颈”需要突破。南通被列为全省“人才特区”试点地区,这是整体推进我市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提升层次和水平的良好契机。有了上级赋予的人才工作领域内的“试验权”,我们可以积极围绕加速区域经济持续跨越发展,大胆探索解决在人才集聚、人才流动、人才评价、人才激励等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以最低的门槛、最优的政策、最好的环境、最诚的服务吸引各类人才,把我市建设成为省内外人才流量大、配置好、机制活、效率高、环境优的人才集散地。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人才特区”试点已经成为我市人才工作创新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我们要在总结前一阶段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推进“人才特区”试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高起点上打造“人才特区”建设新亮点,努力开创我市人才工作新局面。
二、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实现“人才特区”试点的新突破
推进“人才特区”试点,其着力点是在创新人才工作的政策、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立足点是提升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服务的支撑作用和保障能力。“人才特区”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敢于突破的勇气,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键环节,推动各项试点工作向纵深迈进。
1、突出政策创新,强化政策导向作用。人才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政策和制度的竞争,在各种导向中政策导向具有决定性意义。近年来,我市制定出台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安家费、生活津贴补助办法、企业引进工程技术关键人才政府补助实施意见等,提高了我市对优秀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为广大企业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增添了重要动力。放眼南通周边地区,各地为了提高区域人才竞争实力,纷纷出台政策,如无锡的“530计划”、苏州的“姑苏计划”、上海的“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等,充分体现了激烈的区域人才竞争态势。因此,推进“人才特区”试点,要坚持把政策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政策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中的导向作用,推动人才工作在创新中加快发展。要加强人才政策的前瞻性研究,放眼国内外人才资源开发的总体趋势和先进人才理念,立足南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时制定超前的人才政策,保持南通在人才竞争中的主动地位。要加强人才政策的针对性研究,根据我市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出台有关政策,提高人才政策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要加强人才政策的比较性研究,针对各地出台的人才政策举措,结合我市实际,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加以吸收和提高,增强我市人才政策的比较优势。加强人才政策创新,还要注重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政策杠杆作用,进一步激发企业作为人才开发主体的作用,引导企业走人才兴企、科技强企之路。
2、突出机制创新,增强人才工作活力。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机制。有了好的机制,就能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激发人才创新潜能。我们要以“人才特区”试点为抓手,加快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全面创新。一是创新人才培育机制。要以实施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为重点,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整合社会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宽渠道、多形式、立体化的人才教育培训格局。探索建立人才需求的预测和分析体系,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开发人才资源的多元投入机制,尤其要注重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二是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强化事业导向,建立以能力和实绩为重点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加快中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一个人才,可能成就一个产业。各地各部门特别是产业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海外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单位,要以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为重点,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与重大课题攻关结合起来,与重点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引进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四是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人才作为一种核心资本,必须在流动中才能实现增值。要打破人才的地区、部门、行业以及所有制壁垒,促进各类人才队伍之间彼此贯通和相互流动。要健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加强国内外智力、技术和人才交流,让更多的国内外人才为南通发展服务。五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探索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方式,切实让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回报。对在自主创新、研发、经营等方面起关键作用、取得突出业绩的创业创新人才,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六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改革评审方法和评价内容,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机制,为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3、突出环境创新,营造创业创新氛围。良好的环境对内产生凝聚力、鼓舞力和驱动力,对外产生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当前,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发人才干大事业的社会环境。要在全市大力倡导创业创新精神、创业创新文化,破除“官本位”思想,研究制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到一线择业,专业技术人员通过项目合作、兼职兼薪方式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壮大创业创新人才队伍。要加强各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技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等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完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疏通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渠道,为广大人才创业创新搭建宽广的平台。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加大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坚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热情支持人才、关心人才、尊重人才,从人员流动到信息共享,从创业融资到生活便利,从健全服务网络到完善市场体系等方面,营造公平公正的政策法制环境、激发活力的创业发展环境、条件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心情舒畅的人际和学术环境。要充分挖掘我市的创业创新人才典型,宣传他们在推动南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重要贡献和先进事迹,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引导,在全社会形成重才、惜才、用才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氛围。总之,要通过不懈努力,切实把南通建设成为人才受到充分尊重、人才价值得到充分承认、创业创新容易成功的“人才特区”。
4、突出服务创新,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推进“人才特区”试点,创新人才服务是保障。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围绕构建大市场、大服务格局,强化为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为人才服务的理念,始终把人才公共服务作为促进人才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认真落到实处。要进一步整合和扩大市场资源。在横向上,积极推进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融合贯通;在纵向上,要与国际国内人才大市场建立合作机制,与各类高等院校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并努力把人才服务工作向乡镇、街道、社区和人才需求量大的经济板块区域延伸,设立多种类型的人才工作站或服务窗口,形成人才服务大网络。积极发展多元投资结构的人才中介机构和行业管理协会,不断推出市场监管的新方式,加强规范化管理,维护良好市场秩序。要切实服务于沿江沿海开发和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发展,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优势企业,提前、靠前搞好人才服务。要加强人才需求摸底预测,以关系经济发展大局的领域为重点,大力实施专项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努力提供人才保障。要大力拓展人才服务内容,发展人才测评、人才猎头、薪酬设计等新型业务,全面适应“人才特区”建设需要。要改进人才服务方法,全面加强人才网站等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手段,全面提升人才工作各部门公共服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形成“人才特区”试点的整体合力
“人才特区”试点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求高,任务重,难度大,涉及面广。各地各部门既要充分认识“人才特区”试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清醒认识“人才特区”试点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各项试点工作。
一要高度重视,摆上位置。“人才特区”试点是当前我市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一个地区和部门的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放手支持,“人才特区”试点的力度就大、措施就实、效果就好。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人才特区”试点的重大意义,把“人才特区”试点作为事关全局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的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听取“人才特区”试点的有关情况汇报,关注试点工作的最新进展,对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积极为“人才特区”试点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要把“人才特区”试点工作列入各级党政一把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加强考核,促进落实。
二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加强统筹和协调是“人才特区”试点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要建立健全“人才特区”试点的组织协调机制,在党委(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推动“人才特区”试点的整体合力。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在“人才特区”试点中负有牵头抓总、指导协调的重要职责,要责无旁贷地站在试点工作的前列,对本地区本部门“人才特区”试点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进展情况,要了然于胸、全面掌握,及时准确地为党委、政府在“人才特区”试点方面的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当好参谋和助手。科技、财政、劳动保障、教育、卫生、农林、科协等部门以及各有关试点单位,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人才特区”试点的相关工作。同时,要加强联系,密切协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三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各地各部门在“人才特区”试点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有了较好的基础。但是,试点工作越是深入,推进的难度就越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增强创新意识、倡导创新做法,勇于破除影响试点工作的各种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为不断推进“人才特区”试点构建良好的思想基础和体制环境。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把创新贯穿于“人才特区”试点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中,善于扬弃旧制度,敢于创造新机制。要充分利用“人才特区”试点这个创新平台,对人才工作中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只要大方向正确、看准了的,就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力求有所突破。同时,要从我市人才工作实际出发,坚持创新改革与有序推进相结合,防止浮躁情绪,不搞形式主义,不刮“一阵风”。
四要注重宣传,扩大影响。“人才特区”试点牵涉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关注度高。各地各部门在加强对“人才特区”试点工作的谋划,制订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的同时,要注重加强“人才特区”试点工作的宣传,及时反映试点工作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效,为“人才特区”试点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广泛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人才特区”试点,加强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与企事业单位的互动,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特区”试点各项政策,进一步放大试点工作效应,推动“人才特区”试点不断深入。
同志们,推进“人才特区”试点,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人才工作的首要任务。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的思路,精心组织,大力推进,务求实效,努力把我市“人才特区”试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为我市在区域人才竞争中赢得新优势,促进南通经济社会全面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