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个体系、双轮驱动、三步目标、四项原则、五类主体、六大转变、八项任务、十大技术体系

发布时间: 2016-05-31  字体:[ ]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要按照“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进行布局,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
 

  

一个体系

  

一个体系就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明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功能定位,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网络,建设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改进创新治理,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分工,构建统筹配置创新资源的机制;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体系、保护创新的法律制度,构建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双轮驱动

  

双轮驱动就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

  

1.科技创新:要明确支撑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强科学探索和技术攻关,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

  

2.体制机制创新:要调整一切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生产关系,统筹推进科技、经济和政府治理等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三步战略目标

  

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四项基本原则

  

1.紧扣发展。坚持问题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明确我国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关键领域尽快实现突破,力争形成更多竞争优势。

  

2.深化改革。坚持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构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

  

3.强化激励。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落实以人为本,尊重创新创造的价值,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汇聚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4.扩大开放。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力争成为若干重要领域的引领者和重要规则制定的参与者。
 

  

五类创新主体

  

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主体活力,系统提升各类主体创新能力,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

  

1.培育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

  

2.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3.建设世界一流科研院所。

  

4.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

  

5.构建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六大转变

  

1.发展方式从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增长向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转变;

  

2.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发展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

  

3.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

  

4.创新能力从“跟踪、并行、领跑”并存、“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

  

5.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

  

6.创新群体从以科技人员的小众为主向小众与大众创新创业互动转变。 
 

  

八项战略任务

  

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八项战略任务部署。

  

1.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

  

2.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

  

3.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4.深化军民融合,促进创新互动

  

5.壮大创新主体,引领创新发展

  

6.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实现重点跨越
7.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筑牢创新根基

  

8.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十大产业技术体系

  

1.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基础;

  

2.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3.发展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

  

4.发展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5.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保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6.发展海洋和空间先进适用技术,培育海洋经济和空间经济;

  

7.发展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8.发展先进有效、安全便捷的健康技术,应对重大疾病和人口老龄化挑战;

  

9.发展支撑商业模式创新的现代服务技术,驱动经济形态高级化;

  

10.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创造新就业。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